漯河日报2018年12月24日第四版: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城乡统筹促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责编: 来源: 漯河日报 发布日期: 2018-12-25 浏览次数:

竣工通车的牡丹江路沙河大桥

示范区2018年度秋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伊利乳业豫中南分拨中心项目

许慎文化园

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文/杨海燕 图/本报记者 王晓东 焦海洋

在漯河市区东部,有一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它承载着280万漯河人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以及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发展的梦想,活力奔放,生机无限。这就是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2010年12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漯河新区。

2012年6月,漯河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组建,漯河新区正式成立。

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全省15个复合型城市新区统一更名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2015年1月,漯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黑龙潭镇和姬石镇移交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行属地托管。

2015年10月,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首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示范区开发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

2016年10月,漯河市七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港三园一中心”的发展定位,要求支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多式联运内陆港和临港产业园、文化教育园、都市生态农业园,建设豫中南对外开放和商贸物流中心,形成中心城区发展新的动力引擎和产业支撑,打造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样板区。

2017年10月,临港产业园成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专业园区。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主导产业培育、开放招商、民生改善、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着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一港三园一中心”开发建设高质量,一个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示范区正加速展现在人们面前。

产业为龙头 转型图振兴

在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国家规划的主枢纽港、交通部和河南省政府的重点工程——漯河港碧波荡漾,美丽壮观。一期工程9个泊位已建设完成,中断了30多年的“黄金水道”即将迎来复航。届时,“水旱码头”将重返历史舞台,再现当年繁华盛景。漯河港也将与京广、孟平铁路,京港澳、南洛高速以及107国道等形成“三位一体”的强大运能,形成“水、公、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加速推进漯河成为豫中南商贸物流中心。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一方空地上建新城、兴产业、建新家的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始终把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提升示范区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按照漯河市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港三园一中心”发展定位,示范区规划了临港产业园、区域高端服务区、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园区、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四大板块,通过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壮大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示范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去年10月份,临港产业园正式获批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示范区紧抓这一重大机遇,加快建设“水、公、铁”融合发展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出台《临港产业园支持意见》。目前,漯河港即将开港试通航,漯河传化公路港线上交易额突破70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铁路物流基地项目正在紧密对接;伊利乳业豫中南分拨中心项目投入运营,货物日吞吐量已达1500吨;圆福冷链物流项目一期8万吨冷库已投入使用。

围绕区域高端服务区产业培育,示范区还出台了《鼓励总部(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总部(楼宇)经济招商工作目标分解方案》,吸引龙头企业和总部经济项目入驻,引导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项目合理布局。投资11.45亿元的区域整体开发一期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0.8亿元的沙河沿岸综合整治景观工程部分已完工。

建设双创示范园。双创示范园是示范区发展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示范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探索社会化开发、企业化运营模式,致力把双创示范园建设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器,目前已启动丰原路、丰产路、龙江路辅道3条道路建设,创业孵化中心、宝创仓储体育文化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促进现代农业连片发展。现代农业是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基础。示范区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引进和培育三河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漯甜高效农业示范园等规模农业园区12家,探索康体养生、农业和田园综合体等生态产业,实现土地流转11000亩,部分项目正在实施。示范区成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先进县区。

与此同时,示范区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也取得新成效,市第一中专新校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有序推进,中华字书博物馆项目规划持续完善。

产业兴则示范区兴,产业强则示范区强。今年前三季度,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27.3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亿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亿元,增长8.9%,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2亿元,增长33.3%;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5657万元,增长73.6%;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5万元,增长77.8%;税收收入2929万元,增长2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161万元,增长12.3%,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发展活力充足的实力之区、魅力之区。

项目为中心 开放促开发

放眼示范区这片热土,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的场景随处可见。10月31日上午,示范区再次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15.5亿元的7个项目集中开工,示范区“一港三园一中心”建设再次大步迈进。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示范区的决策者们看来,项目更是示范区的根基和生命。为此,示范区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抓质量,促进度,跑出了区域发展“加速度”。

强化发展后劲,着力实施开放招商。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一举求多效”的战略举措,紧盯主导产业发展,加大项目储备和项目签约力度。前三季度,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76%,其中市外资金1.3亿元、省外资金2.7亿元。储备超10亿元项目11个、总投资187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项目1个,为多式联运示范园区项目;投资20亿元项目1个,为综合保税产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项目1个,为区域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1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15.5亿元,分别为投资12亿元的示范区生态廊道暨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2亿元的豫中南专业市场及仓储物流项目、投资1.5亿元的自动化冷库及冷链物流园项目。

强化节点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区域高端服务区内,牡丹江路、龙江路、千山路南段3条道路建成通车,沙河大道、沙湾路、云翠山路等道路开工建设;雨污水工程全面启动,燕山路、玉泉山路(牡丹江路—龙江路)道路污水工程完成;牡丹江路沙河大桥主体完工,正在实施亮化工程,11月底可通车;城市规划区外,新修农村道路11.3公里。在配套设施完善上,文化教育项目方面,西湖学校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实验楼项目封顶;市第一中专新校区项目开工建设;中华字书博物馆、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园区、许慎文化学院项目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地产项目方面,投资10亿元的昌建总部港一期在建20栋,施工面积12.5万平方米;投资13亿元的建业桂园项目在建6栋,施工面积5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的湾景国际项目在建10栋,施工面积10万平方米,均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综合配套方面,总投资19.4亿元的区域分布式能源、综合管廊等13个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在产业项目推进上,全区承担服务业重点项目6个,完成投资14.57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143%。

为打造项目建设的最优环境,示范区健全县级干部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台账、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每个项目都成立一个工作班子,由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协调项目立项、手续办理、规划审批等事项,狠抓土地征迁和建设环境维护,强化土地、资金和基层保障,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证。

全力上项目、抓项目、服务项目,以钉钉子精神一个一个抓好项目落地,一件一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批又一批的优质项目相继落地,示范区开发建设的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下好改革棋 攻坚破难题

2015年,示范区对黑龙潭镇、姬石镇实行属地托管后,正式拉开了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一个新兴城区,一无资源优势,二无资金支撑,靠什么发展?凭什么赶超?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奋力后发赶超的示范区立足区域沿河实际,在多方调研之后,果断提出,敞开大门迎接社会资本,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启动了沙河综合整治PPP项目。

面对一张“白纸”,示范区积极奔走“取经”,通过社会资本方招投标程序,最终确定与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合资成立PPP项目公司。邢台路桥主要负责沙河沿岸景观建设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占地126.2公顷,总投资10.8亿元,包括沿河景观工程、河道两岸堤外景观工程和滨河路、四湖水系工程,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28年,通过附属服务用房等设施经营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取得合理收益。运营期满,该项目将无偿交给示范区。自此,示范区开发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资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沙河综合整治PPP项目只是示范区强化资金要素支撑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示范区以政府性投融资平台为重点,运用市场化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引进融资平台,努力化解融资难题。今年,他们新增示范区片区综合开发、区域分布能源2个项目进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并与金融机构、中建七局三方合作,成立12亿元的城镇化建设基金,探索新型融资方式;新区投资公司还与建业集团合作,授信等级显著提升,正在为AA-信用评级做准备工作。目前,沙河沿岸综合整治项目10.8亿元资金已经到位;区域综合开发一期项目11.45亿元融资“两评一案”已经完成;示范区的融资已经达到22.8亿元,有效保障了发展的资金需求。

实际工作中,示范区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开展工作,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强化基础保障。在土地要素支撑上,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土地工作领导小组,紧抓“三块地”改革的重要契机,2018年计划实施的6批土地整理项目已全部立项,土地整理面积2036亩;实施占地“清零行动”,整治违法占地、不实耕地面积650.21亩。今年共组卷报批土地1406亩,实现土地征收1203亩,完成土地出让5宗、共计479亩;累计批复建设用地2556亩,征收土地4843亩。在财政要素支撑上,进一步理顺税收征管体制,强化重点财源建设,今年前三季度,示范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7.8%,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7.2%。同时,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补助资金3000万元,财政资金的积极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民生为根本 增强获得感

房前屋后栽满各种苗木,路旁的繁花争奇斗艳,出门就是整洁的水泥路,村里美得像花园。走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道路上,清新之风迎面扑来。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全区生活在农村的群众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设立的初衷,也是示范区始终不移的发展目标。近年来,示范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要求,以全面提升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努力打造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

“道路硬化了,路灯装上了,墙体粉刷了,村里也绿化了,文化广场、图书馆、水冲式公厕也建好了。近期,我们将重点对公园进行升级,完善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同时对公园对面的草地进行整修,让它与公园连成片,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景观。”姬石镇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韩全体说。

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发展的试验样板区,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先行先试,统一规划,从“产业服务中心区与城河共融示范区”的规划定位出发,运用“自然、活力、人本”的规划策略,试点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将城市水元素、绿元素融入设计,做深做足“水”和“绿”的文章,力争打造“一城绿树半城水”的漯河新名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仅仅是示范区强化城乡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部分。近年来,示范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努力办好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统筹城乡规划。完善城镇体系规划、乡村规划,编制黑龙潭镇、姬石镇总体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规,完成颍柳河生态湿地、塔河生态廊道等专项规划,确保城乡建设的品质品位。着力乡村振兴。投入资金100万元,加快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发展,实现29个行政村拥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比97%;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大力培育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将三河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漯甜高效农业示范园培育成农业龙头企业。

完善城乡服务。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招投标工作已结束,正在进行中标公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前期备案,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实现乡村环卫清运100%,生活垃圾治理村13个,占比43%;改造背街小巷50条,道路硬化完成面积4.8万平方米、排水管网800米,安装路灯186盏,引进城市公交线路1条,方便城乡居民出行;排查农村户厕15397户,建成2个镇村公厕,8个市定公厕全部开工,年底可投入使用。

推动乡村文明。高标准建设村级党性教育基地6个,规范提升乡贤馆、劝学堂、抗战纪念室、村民文化广场等20处;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表彰先进典型78个,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交通秩序劝导日、帮贫济困等活动,共涌现出省级精神文明典型1个、市级精神文明典型3个、区级精神文明典型2个,带动群众形成新时代道德情操,树立城乡文明新风尚。

与此同时,示范区强化目标重点,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在精准扶贫方面,整合扶贫专项资金474万元,围绕86户24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公共服务支持,下足“绣花”功夫,完成脱贫任务84人目标。在污染防治方面,前三季度,全区PM10浓度均值99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均值4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193天,大气质量居全市前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一港三园一中心’开发建设的推进,示范区将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向农村延伸覆盖,提升以城带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示范区真正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先行区,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推动漯河高质量发展和在中原更加出彩的进程中更加精彩做出应有贡献。”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彦民如是表示。



版权所有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网站标识码:4111900001
联系电话: 0395-3195001 传真0395-3195002 地址:漯河市淞江路东段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