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漯河日报第12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砥砺奋进求发展 登高望远谋新篇
责编: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3-29 浏览次数:

竣工通车的牡丹江路沙河大桥

2019年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建设中的昌建总部港项目

建设中的西湖学校项目

建设中的建业桂园项目

建成通车的牡丹江路与千山路交叉口

沙河沿岸综合整治项目

漯河港


■文/本报记者 周鹤琦 通讯员/杨海燕 图/本报记者 胡鸿丽 焦海洋 版式/李树森

一年披荆斩棘、顽强拼搏,一年励精图治、攻坚克难。2018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履铿锵、硕果累累,呈现出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政治风清气正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2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亿元、增长12.5%,一般预算收入7664万元、增长151.03%,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增长149.74%。

踏着奋进的鼓点,迎着时代的浪潮,2019年,示范区将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开发建设,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行动,抓招商、上项目,抓保障、强支撑,抓作风、提效能,兴产业、聚人气,既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又积极稳妥、蹄疾步稳,着力加快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全力推进“一港三园一中心”开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8,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一个个投资项目落地生根,一条条道路四面延展,一件件惠民实事圆满完成……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步跨越。2018年,示范区跨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书写了提升发展质量的辉煌一页。

强化转型升级,培大育强主导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紧抓临港产业园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水、公、铁”融合发展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漯河港即将开港试通航,漯河传化公路港线上交易额突破7000万元,铁路物流基地项目正在紧密对接。致力把双创示范园建设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器,启动丰原路、丰产路、龙江路辅道等3条道路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现代农业连片发展,引进和培育三河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漯甜高效农业示范园等农业带动型企业2家,实现土地流转6000亩。

强化发展后劲,着力实施开放招商。全区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94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2%.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27亿元。在谈重大项目3个。储备超10亿元项目11个、总投资187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项目1个,投资30亿元项目1个,投资20亿元项目1个。

强化节点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承担省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56.6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17.5亿元,完成投资2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0%;市重点项目10个,其中续建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111.6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40.2亿元,完成投资4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5%。区域高端服务区内,牡丹江路、龙江路、千山路南段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沙河大道、沙湾路、云翠山路等道路开工建设;燕山路、玉泉山路(牡丹江路—龙江路)道路污水工程完成;牡丹江路沙河大桥竣工通车,成为我市又一标志性建筑;城市规划区外,新修农村道路11.3公里。

强化城乡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示范区坚持以城带乡、工农互促,投入1905万元,办好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区30个行政村全部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加大教育投入,投入380万元新建姬石镇第一小学教学楼,投入214万元改造维修5所学校校舍;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优抚等民生保障资金1560万元。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全区城乡保洁服务社会化,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乡村环卫清运10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部通过省市达标验收;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5个行政村1966户、7813人的安全饮水。培育区级文明村10个、市级文明村5个、国家级文明村1个,姬石镇成为省级文明村镇,两次全市乡镇“创文”现场观摩会在示范区召开。

强化目标重点,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对辖区35家企业组织生产安全拉网式排查整改3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实现信访专项治理行动零上访,特定利益群体稳控、赴京上访专项治理工作居全市第一。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实施“六改一增”项目124户,建设扶贫就业基地13个,安排就业贫困人员63人,公益性岗位34人,新实现55人脱贫。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优良天数226天,居全市第一,是全市唯一一个超额完成市定目标的县区;示范区成为全市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全市现场观摩会在示范区召开。

2019,魅力新区启新程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深入落实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的重要一年,也是示范区开发建设提质提效的重要一年。全区上下群情振奋,信心倍增,正掀起新一轮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潮。

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发展后劲。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好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牌子,加快临港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服务漯河港通航运营,促进“水、公、铁”多式联运,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物流核心区;着力推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积极对接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抓好市第一中专新校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园区、中华字书博物馆、许慎文化学院等项目。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入驻漯河港区创业孵化中心;开工建设双创示范园孵化中心,引导现有企业升级改造。

实施项目带动,提升承载能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落实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以项目集中开工和迎接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价为抓手,全面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质的提升与量的扩张相统一。

推动开放招商,提升产业层次。紧盯临港产业园、区域高端服务区、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园区和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开发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招商措施,继续加大在谈和签约项目落地力度,积极引进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完善项目签约跟踪推进机制,确保开工一批、签约一批、在谈一批、储备一批。

注重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五保”、低保供养、优抚等各类政策性惠民资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西湖学校,开工建设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硬件水平,让辖区群众获得更多教育、更多实惠。加快棚改项目进度。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城乡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四美乡村”建设,积极创建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

着力重点攻坚,提升质量成效。聚焦环保攻坚,坚决落实最严细的管控、最严格的监督、最严肃的追责、最严厉的处罚“四个最严”要求,有序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完善信访体制建设,继续开展“四无乡镇、无访村”创建活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案件稳控在基层。

一张蓝图绘到底,登高望远谋新篇。示范区将沿着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指引的路子,只争朝夕,铿锵前行,不断开辟发展新局面。

版权所有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网站标识码:4111900001
联系电话: 0395-3195001 传真0395-3195002 地址:漯河市淞江路东段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