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日报2020年3月21日第1版: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厚植生态优势 奏响绿色华章
责编: 来源: 审核: 发布日期: 2020-03-23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周鹤琦

大规模植树造林,增绿、添彩、提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名片……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紧紧围绕森林漯河建设目标任务,高标准部署,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全区2019年累计完成生态造林3850亩,占市定目标的183%;2020年春已完成890亩生态造林,占年度市定目标任务的94.68%,开创了示范区重视程度最高、投入资金最多、绿化效果最好的新局面。

着眼高

规模声势前所未有

生态建设是系统工程,是百年大计。在推进大规模林业生态建设中,示范区既注重长远谋划、全局考虑,又注重精准落实、长效推进,着眼于高,规划先行,让铺绿部绿有目标、有方向,厚植了“绿色生态之基”。

高标准部署。示范区高度重视生态绿化建设,坚持把生态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副职具体抓、负全责,区镇村三级联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确保了生态绿化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高起点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精准谋划推进“两廊五园十村”生态绿化建设。“两廊”,即投资21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京港澳高速、沙河沿线两条生态廊道。“五园”,即新建黑龙潭镇黄赵村、姬石镇姬石村、韩庄村3个乡村游园,沙河滨河景观东湖公园及投资800万元、占地550亩的森林公园。“十村”,即通过创新采取EPC建设模式,辖区内老应、生杨等10个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完成,实现了村庄美化绿化亮化。

高标准栽植。在树种选择上,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提高乔木混交林比例,优化树种结构,丰富绿化层次,着力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绿色景观。在栽植过程中,坚持大坑、大苗、大水、适度深栽,有效提高了树木成活率。

聚焦新

生态绿化实现新突破

生态绿化,三分建七分管。示范区创新体制机制,既重视建设打造,更做好长效管控文章。

建立资金投入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成立了专业化绿化公司,具体负责运作生态绿化工作,采取吸纳大户入股、发展林下经济、财政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保障了资金需求。

建立土地运营新机制。坚持把生态绿化与国土规划保护有机结合,合理留足绿化空间,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流转,规模实施,妥善解决了用地问题。

建立长效管护新机制。成立专业管护队伍,统一设置生态廊道防护网,提高管护实效;实行生态绿化林长制,各村明确一名能力强、作风硬的村干部担任林长,具体负责日常巡查看管,并与绩效挂钩,有效激发了工作积极性,确保了生态绿化成果。

完善保绿护绿新机制。成立专项督导组,采取明察暗访、一线跟踪督办、现场观摩讲评等方式,真督实查,全程监管,加压驱动。严格奖惩,对工作推进快、成效好的,通报表彰,以奖代补;对落实不力、推进迟缓的,严格问责。充实森林执法队伍,设立有奖举报电话,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查处毁林案件。

辛勤耕耘换来满园绿色。示范区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变化显著,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道路两旁树木成行,绿化带错落起伏,辖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

加快建

生态绿化再启新征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示范区吹响了新一轮生态绿化的嘹亮号角,全力推进生态绿化“四大工程”。

加速推进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抓好京港澳高速廊道、沙河两岸廊道补栽工作,巩固扩大绿化生态效益;全面启动塔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统筹治水、增绿、筑景,逐步实现城乡全域园林化。

加速推进沙澧河开发大二期示范区段开发。聚焦示范区“四湖一水系”建设,2020年将新增景观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打造一个集绿色生态、区域服务、艺术智能、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开放式的综合“城市会客厅”。

加速推进村庄景观绿化建设。将生态绿化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全面发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宅院、纳污坑塘开展景观绿化,通过铺设污水管网及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加速推进生态乡村环线建设工程。将生态绿化与“四好”农村公路创建相结合,坚持“抓点、连线、扩面”原则,着力在黑龙潭镇、姬石镇县乡道路开展景观绿化,实现城市景观向农村延伸。


版权所有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网站标识码:4111900001
联系电话: 0395-3195001 传真0395-3195002 地址:漯河市淞江路东段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